卫辉人最爱的蒸菜,独家技艺大揭秘

茼蒿的气味别致,有人不吃,我刚好待见这个别致味儿。就像芫荽,喜欢的说香,厌恶地说臭。茼蒿鲜叶有菊的清香,捻一叶深嗅让人愉悦。

清炒省事儿,蒜瓣拍扁切碎,热油爆香,翻两翻调味出锅。茼蒿汁水丰盈,鲜嫩爽口。

正因为汁水多,茼蒿不好蒸,控干水分拌上面粉,蒸出来也是湿软一坨。我有招儿解救。

曾参加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被迫学了一门电脑和一门烹饪。还有美容美发班,我没报。管理很严格,每天定时点名,学完还要考试。那时候家用电脑还是稀罕物,我打字起步就是五笔输入法,为后来的QQ聊天夯实了基础。烹饪课在工人文化宫,真刀真枪上台操作。很多菜谱,我都工工整整记在一个本子上,后来一个姐们儿想照着做菜,我一笔一笔手抄了一份,剩两页没抄完相约见面,我就连原本带复制本一并带去让她自己抄,后来就没见过那个本子了。凭印象能记住的除了蚂蚁上树,就是蒸萝卜丝。

蒸萝卜丝关键的一点是,萝卜丝能切多细切多细。那时候下馆子特别流行点一盘蒸萝卜丝。多年以后的今日,这道菜仍让馋嘴猫惦记不已。

城里人嘴上说的蒸菜,我妈说蒸谷擂,擂的发音接近老家的语气,发lui音。河北人说苦累,有人考证出这俩字的正确写法,笔画很稠,我没记住。

吃饺子都说皮薄大馅儿,我赞同老妈的观点,她说皮太薄没意思,稍厚一点吃着才像饺子。蒸菜也是同理,不全是吃的菜,还要吃菜上的面。不然还蒸它干啥,不如直接焯水凉拌了吃。

饭店的蒸萝卜丝状如银丝,半透明,一根是一根。加上诱人的调味料,你一筷他一筷很快就吃光了。他们用澄面,一种超市货架上的无筋小麦粉。家里没有也不碍事,普通面粉也能做出口感一流的蒸菜来。

只学过一样蒸萝卜丝,触类旁通,蒸茵陈,蒸构桃棒棒,蒸槐花,蒸榆钱儿,蒸老豆角,蒸土豆丝,蒸芹菜叶与胡萝卜缨之类的青叶菜,都可以琢磨出可行的步骤。

蒸榆钱儿

萝卜切细丝,稍微晾一下,等锅开了拌面,箅子上一次少放点,能铺多薄铺多薄。半分钟出锅。以此类推,其它拌过面的菜都这样处理一遍。集中放在盆里,筷子挑散,等着拌第二次面。再上锅不必分批次,全部上笼蒸。时间因菜量而异,一大锅,需要半个小时,小人口蒸一点,十分钟即可,蒸熟为好。

茼蒿也是这样蒸两遍。洗净控水切段,临上蒸笼再拌面,早了容易渗水。菜上撒面粉,端盆簸一下,使面粉均匀沾在菜上。锅开,铺薄薄一层,蒸汽哈一下就取出来,我没看表,十来秒钟的样子。茼蒿比萝卜丝用时短。第一遍茼蒿出锅,软踏踏很想粘连,筷子挑挑再拌面,我是下手拌的,趁不烫手时撕开菜疙瘩,撒面粉。都散开后,盆底积累的面粉需稍微用力揉搓到菜上。拌面结束,所有的菜集体上笼,蒸十分钟,八分钟也行。菜的水分在第一次蒸的时候已被逼出来了,且被第二次拌上的面吸附锁住,多蒸一会儿也不怕。再出锅的菜分散清爽,无论如何也不会发黏了。

我妈用玉米面拌菜,蒸菜难度会降低不少,比白面蒸的更利口。老一辈吃的是旧滋味。

蒸菜无非是换着花样尝个新鲜,时令菜蔬皆可一蒸了之。灵魂在料汁儿。不沾不黏半盆子蒸菜做好了,簸一簸,晾那儿跑跑热气。捣蒜瓣,蒜瓣捣碎加一些凉开水,由蒜臼倒入碗中,加生抽、醋,香油,味精。盐在捣蒜时我就放过了,盐可以增加蒜瓣间的摩擦力,不乱蹦。我的肠胃不好,没敢放辣椒。手边有芝麻酱,顺手放了一些。调味料不拘定式,依个人口味来。

这样蒸出来的茼蒿,不用一滴油,自然本味,素素淡淡的。不粘不黏,口感出乎意料的劲道。一个鲜嫩多汁的叶菜,蒸好了竟可以吃出肉的质感。蒸菜做得成功,心下想得瑟,扬言自己掌握了蒸菜的核心科技。曾与一姐们儿笑谈着合伙开饭店,起名就叫芭蕉牌蒸菜。只是她做的另有秘籍,口感也与我的不同。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利利散散不发黏。

有说我这是素菜荤吃,乍一听不以为意,细想,大蒜性冲,的确与大葱韭菜洋葱一样属荤。食之易动气伤情,不利清净与修订。看我,做了吃了果然意难平,还噼里啪啦敲键盘暗自播扬。阿弥陀佛,罪过罪过。嘴上忏悔,赶明儿还照吃不误。看来我与佛门无缘了。

忽然想到一点,若发现蒸出一锅黏疙瘩,不妨晾一下热气,再拌面上笼蒸一回,定有惊喜。(来源卫辉慢生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2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