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专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220502/10757244.html
俗话说,泡面有三宝——火腿卤蛋和平板。
大家都知道,泡面这玩意没啥营养,加卤蛋和火腿呢,要蛋白有蛋白,要份量有份量,为的是垃圾食品最后的那点倔强。
但平板,配不配盖泡面这回事,一直饱受争议。因为在盖泡面这行里,还有Kindle和Switch。
这个问题,连知乎上都有人提问。
一直以来,就平板电脑意义是什么,大家一致认为的是:用来盖泡面还行。
但经过实测,平板盖泡面真没Kindle好。这下,平板电脑的“生产力”又少了一个。
而且,机哥发现,一般人选购手机、电脑,都是在考虑价位、系统和需求。但是平板电脑,大家问的都是:有没有必要。
对于平板电脑的生产力评估,也个是经久不衰的问题。
既然平板电脑这么没啥用,那它的出现到底有啥意义呢。
我们不妨把时间往前推一推,看看平板电脑发明的初衷,究竟是什么。
年,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平板电脑GRiDPad,问世了。
我们看到那支笔就能知道。它的目标点,估计是和手写有关。
事实也确实如此,使用它的,基本是送货司机和理赔员。这类打工人,整日与纸笔打交道。
时间一长,繁多的纸张就成为了负担。借此,我们可以推测出,平板电脑早期的目标,是无纸化办公。
为了让它成长,往后20年间,厂家们尝试着装置彩色屏、触摸屏,甚至微软还把WindowsXP装了进去。
按道理它会越来越强大,但事实是,平板电脑的定位逐渐尴尬。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啊,这番“堆料”,看似它啥都能干,其实啥也干不好。
简单来说就是:
平板电脑能做的,个人电脑也能做,前者做不了的,还是得回到个人电脑上。
直到iPad的出现,大伙儿发现:诶?虽然平板没啥生产力,但是它有娱乐力呀。
借助着已成熟的AppStore,iPad一问世就直接起飞。
iPad的定位就是娱乐产品,煲煲剧、看看新闻啥的,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是降级了,但快乐就行了。
平板电脑借着iPad这一波,续上了好大一口气。
但好景不长,因为跟着平板一起成长的,还有手机。
随着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平板的定位又开始尴尬了起来,玩手机可比端着大平板轻松多了啊。
为了继续活下去,厂商们开始“文艺复兴”,想给平板重新加上工作属性。但这次,他们给它起了个新名字——生产力。
为了实现生产力,平板做了这么几件事:
加配件
想拥有生产力,靠手指在屏幕上戳戳戳,肯定是不行的。
苹果也清楚这点,于是给iPad开发了配套的键盘。
这样,iPad就能往文字生产力上靠,承担轻度文字编辑工作。
既然是在文艺复兴,大家又想起了,平板电脑出世之时那个自带的触控笔——
虽然乔布斯老爷子当年,曾放下这样的狠话——谁TM想要触控笔?
但事实证明,触控笔真香——ApplePencil真的赋予了iPad极大的生产力。
用画笔吃饭的,开始利用ApplePencil创造价值。学生们,也可以利用它为自己提高学习效率。
这么一套下来,平板总算是迈入了生产力的大门。
硬件配置发力
外设问题有了解决方案。厂家们开始鼓捣着,怎么从内部提升。
首先,他们想到了:这一次危机,是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带来的,那我们就把平板的屏幕变得更大——Biggerthanbigger。
9.7英寸、10.5英寸、11英寸,直到现在的12.9英寸,如今已经和13英寸的笔记本电脑平起平坐。反正在有生之年里,手机不可能发展到这么大了。
除此之外,他们还在平板的性能和续航上发力。
比如微软家的SurfaceProX,用上了隔壁高通的ARM处理器。
续航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了,10小时以上随随便便。如果不是什么高强度工作,两天一充也没问题。
而且ARM处理器极快的唤醒速度,与传统处理器相比较,确实有非常大的优势,微软这一步可以说是走对了。
但这个ARM架构处理器呢,就是高通的这么个8CX芯片,是基于骁龙定制而来。
由于初代原因,它没解决一些64位的应用适配问题。对于一些大型设计软件,可能稍有些力不从心。
不过,这不妨碍它确确实实,是一款不错的平板电脑。但还是让人有些憧憬:性能还能再强一点吗?
这不,苹果就把M1怼上了iPad里边,M1的性能有多强,机哥不用多说吧。
现在,性能方面已经不是问题。接下来就是软件方向了。
软件和生态
有了框架、有了性能。那就要开始打造生态。
我们由此也能理解,苹果为什么要打造iPadOS了。为的就是让它和iOS区别开来,专注于构建适配于平板的应用生态~
我们既可以说让它们“分道扬鞭”,但也可以说是,为了特别的“宠爱”。
平板系统自然与手机系统不同。「全局手写」、「手写识别」等各种平板独享功能的加入,触控笔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了。
而且,平板端也能用上桌面端的快捷键,以及触控板、鼠标都加上了。平板的体验逐渐好起来了。
这下,平板电脑越来越像一台便携式电脑。不仅如此,他们还尝试打通平板与电脑的壁垒。
像苹果的“随航”,华为的“多屏协同”等一众厂商的这类操作,就是在将两个平台进行捆绑融合。
因为这么多年的经验说明,平板想要续命,还是得挨着个人电脑。
所以现在,平板电脑“站”起来了吗?
机哥要说但是了。
键盘的加入,确实让平板有了文字生产力,但是整机的重量...机哥帮大家算好了:
iPadPro+键盘:g+g=g
SurfacePro+键盘:g+g=g
隔壁随便抓一台笔记本,也就是这个重量。甚至还比你们轻。
还有就是iPad搭载上了M1,性能虽然是没问题了,但是iPadOS不是桌面级系统啊,是基于移动端的iOS魔改而来。
如今,iPad搭载M1已经半年多了,既没有让iPad用上macOS,也没有多少Mac端的生产力软件下放。
就连苹果自家员工,都表示两个平台不会融合。
这下,M1的iPadPro使用起来,和之前的A12X都没啥区别。
不过,机哥还是得说公道话:平板电脑确确实实已经很努力了。从发明之初,到现在几十年里,确实有很大的发展。
但种种原因,让它夹在手机和电脑的中间,高不成低不就。
平板电脑距离真正的生产力,或许不远了。
我们甚至看到在某些方面,它的确取代了曾经的专业设备(比如专业画手用平板作画)。
可对于我们多数人而言,平板还是个娱乐设备。
所以啊,别对它有那么高的奢望,就做个“爱奇艺启动器”,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