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笔记写作法人人可学毫不费力成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的底层能力。无论你从事任何职业,会写作,都会为你的人生加分。

可以说,成功是目的,而写作,是通向成功的加速器。

然而呢,这个世界上有一部分人意识不到这一点,还有一部分人意识到了但却不会写,只有一小部分愿意实践的人,他们的写作水平不断提升,甚至他们早已超越同龄人,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有一位普通的公务员,他利用业余时间看书学习,并写下了大量的笔记。后来,他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博士论文和定职论文,这期间他还上了社会学的课。

不久之后,他成为了比勒菲尔德大学的社会学教授,他就是尼克拉斯·卢曼。

他一生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有许多都成为了各个领域的经典之作,有一部分还被译为中文,在我们国家发行。

长久以来,我们都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想要获得巨大的成就,就得付出相应的辛苦。所以,当尼克拉斯·卢曼教授说他的成功方法很简单,就是利用了“卡片盒笔记法”时,人们只把他的解释当做了天才谦虚的说辞。

直到现在,很多人都不愿意相信,我们只要简简单单地改变一下工作方式,就不仅可以使工作效率提高,而且工作会变得更有趣。

就像申克·阿伦斯在他写的这本《卡片笔记写作法》里引用的卢曼教授本人的话一样:

“我只做容易的事情,我只在马上知道要怎么写的时候才会写作。如果我有片刻的动摇,我就会把这件事放在一边,然后继续做别的事”。

对比李敖多年前有一句很俗气却有很多人认可的话:作家需要灵感,但作家不能等待灵感来了才写作,正如jinv不能等待xingyu来了才接客。

传统的写作仿佛很苦大仇深,然而“卡片笔记写作法”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

1、不会再为“写什么”发愁

卡片笔记分为三种:

闪念笔记、文献笔记、永久笔记。

闪念笔记:顾名思义,就是当你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和想法的时,立刻把它记录下来。所以闪念笔记,来源于我们自身。

文献笔迹:文献笔记来源于外界。当我们读书或聆听讲座时,会获取到一些很专业和权威的信息,这其中有些信息是我们不想忘记的,要把这种“不想忘记”的信息,记录到文献笔记上。但是,不能直接引用,而是要用自己的语言,再将信息的内容组织一遍。

永久笔记:是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的结合,同时也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卡片盒笔记法能够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尤其当我们的笔记达到一定数量时,就像这本书中说的:“卡片盒里的内容差异越大,就越能把我们的思想带得更远”。

用这样的方法,当你真正的运用起来时,就不会有“不知道写什么”的困扰了。

2、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

传统的写作方式往往都是“自上而下”的。

给你一张白纸、一个主题,你要围绕主题来展开讨论。这就要求你设置好文章架构、罗列论据和案例等等。

而“卡片笔记写作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写作方式。

也就是说,你真正动笔之前,你就已经拥有了一个很庞大的素材库。你只需要把一系列的笔记,变成连贯的文字,然后再进行简单的修改和校对,一篇文章就完成了。

尼克拉斯·卢曼教授,就是运用这样的方法开始写作的。

而且,随着你不断的往“卡片盒”里添加笔记,你的素材库就可以源源不断的为你提供可写的东西。

事实上,“自上而下”的方法是我们以往在课堂里学习的方法,老师传授一个主题的知识点。而“自下而上”更像是自学,通过探索自己得到智识。

3、坚持记笔记,享受写作的复利

事实上,申克·阿伦斯的这本《卡片笔记写作法》就是用“卡片笔记写作法”写出来的。

设想一下,如果你要准备写一本书,那么就需要收集很多的资料和素材。

但当你手中就有很多素材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到得心应手。

申克·阿伦斯在这本书中引用了“集装箱”的案例。

在集装箱刚刚被发明出来的时候,它并没有引起人民的重视,甚至有人认为,明明已经打包好了的货物,没有必要再进行一次额外的打包,而装进集装箱就是这次额外的打包。他们认为这样做费时费力,然而,事实证明,集装箱让工作效率大增,曾经拥堵的码头变得秩序井然。

事实就是,把工作分解成可管理和可衡量的步骤确实是有意义的,就像卡片笔记写作法一样,这就像是一种复利投资,收获的是复利的回报。

卢曼教授的卡片盒里大约有9万条笔记,听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但是其实,他每天只需要写6条笔记。

就像作者在书中所说的:“更多的笔记可能意味着更多的联系、更多的想法、更多不同项目之间的协同作用,进而意味着更高的效率”。

4、我对卡片笔记写作法的运用

我用3天,把这本《卡片笔记写作法》看完,之后,我就开始了实践。

我先记录了闪念笔记,没有用软件,而是用了闺女记汉字的自制记忆卡。

我把一闪而过的想法,迅速的记录下来,没有去管逻辑通顺与否。这部分是在白天完成,用时约5分钟。

通过读书我知道,“卡片笔记写作法”是越用越好的写作法,但我刚刚使用,还谈不上顺手,所以为了求快,这第一次,我就全当练习。

我计划写一篇“界限”相关的观点文。

我把刚刚看完的《在远远的背后带领》这本书拿出来,过了一下上面关于“界限”的部分,然后合上书,开始写我对“界限”的认识,也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这部分是当天晚上完成,用时约1小时。

第二天晚上,我将“闪念笔记”和“文献笔记”结合到一起,这天是花费时间最长的,大约用时两个多小时。但这个速度已经比我之前快多了,以前我写一篇文章,大约需要3/4天。

卢曼卡片笔记法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将原本一个字一个字写成的文章,拆分成了许多模块,运用拼搭模块再加工的方法,使得原本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易行。

写在最后:

很多人读书,都习惯拿着一支笔在书上画出重点。然而,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写出良好的文章——我们读书而得来的东西确实会对我们有益,但时过境迁,当我们想运用它们写出一篇文章时,就会显得非常吃力。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以往在文章中需要引用权威言论时,我总是得对着电脑搜索半天,需要一个恰当的案例时,更是绞尽脑汁,甚至有的时候为了让文章更加出色,我会投入大量时间进行海量搜索,现在想来,我那种写作方式,真的太“原始”了。

感谢卢曼教授创造了“卡片笔记写作法”,也感谢申克·阿伦斯把这本书写出来,假以时日,我相信我的写作水平一定会越来越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5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