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文回顾—
草木萌动,碧水荡波...
.06.22
自从有了电脑和手机,现代人已经很少会主动拿起笔写字了,书法对于大家来说似乎已是久远泛黄的记忆。旧时氤氲在空气中的墨香,在笔尖流淌的诗意,早已被时代的洪流一并带走,如今人们谈起书法,也不过是在谈论一门高冷的艺术,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可有可无。然而仅在百年前,书法尚不只是墙壁上的风雅,桌案上的闲情。回眸风云动荡的民国时期,书法即显现出了尤为特殊的意义——民族危难时的文化信仰。
当时西方文化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在她历经了文化的辉煌之后,进入了停滞阶段,当时社会的精英,正为国人的自信,谋求一条出路。
而书法,正是文化信仰的最好承载。化不开的民族情,凝成一滴笔墨的浓重。
张謇对联
于右任对联经颐渊对联百年前的“大时代”,新旧交替、西学东渐,西方文化如坚船利炮一样,猛烈地冲击着中国大地。而钢笔、铅笔的日渐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毛笔的使用程度。民族进程走到了十字路口,国人当何去何从?有识之士们深知,丧失一门国粹,就如同丢掉家国山河。笔墨即血脉,岂能止于当世!于是,孙中山、谭延闿、蔡元培、于右任等人士纷涌而出,他们以墨传心、书写豪情,民国诸君子的风度、气质、学识,都蕴藏在这行笔之中。黑白间,尽是无声的呐喊。林长民对联吴昌硕对联书法之要义,亦在于培养国人美学情操。梁启超曾言:“吾中国以书法为一美术,故千余年来,此学蔚为大国焉。”这番言语,响彻在华夏大地。而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更以书法为核心载体,对“美育教育”进行了广泛实施。点滴笔墨,注入到了无数有志青年的热血当中,他们明白,此学乃是家国命运之根。一点一画,支起中国脊梁;一提一按,激发民族脉动。吴华源对联袁克文对联冯超然对联林语堂在《中国人》中写到:“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因此“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概括的说,中国美学的基础是书法。而书法常用的术语:平衡、匀称、虚实、对比、呼应等所包容的内涵,构成了“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引自《民国书法史》)李盫高对联吴敬恒篆书轴张大千对联康有为对联王震对联沈伊默、康有为、孙中山、于右任、张大千、张謇、袁克文、冯超然、林长民、吴昌硕......他们或是掀起过历史改革巨浪的伟人,或是留洋归来拯救中华的斗士,或是用笔墨绘出内心的书画大家。在民国这个特殊的时代,他们用书法——这一最中国、最传统的方式传达情感,焕发出时代的呐喊。他们的笔墨,镌刻了独属于他们的时代记忆和荣光,通过前贤们留下的手迹墨宝,可以让我们一窥那个风雷激荡的时代。穿梭于民国名人的笔墨之间,去感受那个大时代中,由笔墨传承下来的民族信仰。在这泛黄的时代每一笔都充满人生色彩每一笔都写进中国人心底让你重温文化之信仰—END—认知丁谦,聚焦书法,解读行业交流常识,深度评说,共享经典丁谦书法艺术空间
版权声明
转载文字及图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新浪微博:
丁谦_万籁草堂抖音号:dqsfys
书法世界思想远航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