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湿疹 http://pf.39.net/bdfyy/bdfyw/210426/8890895.html
斜靠在桌上,将在11月6日正式发货的新版iPadPro看起来不那么像一台iPad。它看起来更像是一台电脑。
我是说字面意义上的“看起来”。新版iPadPro机身边缘不再有45度闪亮斜切,代以垂直于屏幕的铝合金包边,正面就像切掉机身的MacBookPro。
新iPadPro11VSMacBookPro13Touchbar
新iPadPro11VSiPadPro10.5
iPad家族过去8年延续至今的弧形背面也被压平,新iPadPro有着硬朗的线条,只有标志性圆角提醒你,这是苹果的产品。
正面一律黑边、更深的深空灰和哑光处理都让iPadPro质感更接近Pro系列笔记本电脑。不过它和Mac的相似程度也就到此为止。
FaceID比iPhone上体验更好,它也让iPadPro变得不那么像一个家庭设备
我的测试机是11英寸版本,两款新机里较小的那一个,重克,比上一代10.5英寸版本轻一克。拿起来还是iPad应有的轻盈。
去掉Home键之后,新iPadPro屏幕边框宽度统一起来,11英寸版本四向边框都是9mm宽。
这样的宽度很难被称为全面屏。作为对比,iPhoneX屏幕到边框距离只有2mm,算上凸起的侧边也不过4mm。而去年的10.5英寸iPadPro,两侧只有7mm宽。
iPadPro11VSiPadPro10.5
虽然不是正面只剩一块屏幕的理想形态,但实际上你专注于应用的时候不会太在意黑边的宽度。
取代Home键的是屏幕顶部(以背后苹果Logo朝向算的顶部)的FaceID人脸识别。它的使用方法和iPhoneX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体验中的准确率更高,这应该主要是姿势的原因。
我们日常拿起手机的时候有可能靠太近或者手机还没抬到合适高度就自动启动识别导致失败。这些在iPad上都不太可能发生——这么大一个东西你不太可能贴着看,而它只有在你点屏幕之后才会开启,一般这时候你已经正对着屏幕。
结果是这5天里我只有手指挡住FaceID摄像头的时候出现过解锁失败,这时候屏幕上会有一行跳跃的文字提醒你把手拿开。绝大多数时候,FaceID都快到让你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关于为什么iPadPro可以从任意方向解锁,而iPhone限定在一个方向,苹果的唯一解释是iPad重新采集样本、训练了算法。如果真的只有算法差别,那iPhone或许也会在未来通过软件更新支持横屏解锁,玩游戏看视频的时候会方便一些。
人脸识别的方便显而易见,但当你登录完所有账号、下载完常用应用之后就不会像在手机上那么常用到这个功能。毕竟你不会24小时把这台11英寸平板揣口袋里——你最大的风衣八成也塞不进它。iPad的使用时间会远低于手机,并且锁屏也不会那么频繁。
与此同时,它让iPad变得不那么像一个家庭设备。像iPhone的人脸识别一样,它最多只能设两张脸。而以往用指纹的时候可以录入5个指纹,最多支持5个用户。
在苹果为iOS系统增加多用户登录之前,iPadPro更适合一两个人使用。
iPhoneX的手势被加入iPad,交互变得有点复杂
拿掉Home键还带来了交互的改变。iPad很多年前就开始支持各种手势快速切换应用、Home键的主要功能是解锁。iOS12开始,苹果把iPhoneX底部的新手势也搬了上去:
单指从底部向上拉动屏幕,这个手势首先会带出底部的Dock,这时停下来就可以选择Dock里的应用。如果你不停下来继续往上拉,这个手势会启动多任务界面,这时停下来可以切换其它应用。如果你不停下来继续往上拉,就会离开应用回到桌面。
如果这听上去有点复杂的话,那是因为它的确不太直接。我们录了几个GIF图:
第一阶段,划出Dock(点击图片才会循环播放)
第二阶段,划出多任务(点击图片才会循环播放)
第三阶段,离开应用回到桌面(点击图片才会循环播放)
一个手势在三个阶段启动三个不同的东西。以往iPad虽然也有诸多手势,但都非常简单直接:
单指上划:调出Dock;多指聚拢(抓起一个东西的手势):离开应用,回到桌面;多指上划:进入多任务界面;多指左/右划:切换最近打开的应用。现在旧的手势都还在,但它们也因为新手势的加入变得更复杂了。新手势的逻辑是应用分成”全屏显示-多任务状态-桌面”三层,所以原先功能单一的聚拢/上划手势变成了一样的多功能手势——半路停下来进入多任务,到底回到桌面。
不难理解这当中的逻辑关系,但确实更容易误操作了。
唯一好的改变是多任务变得更像Mac,你可以在多个不同应用组合间切换。
屏幕几乎无可挑剔
iPadPro用了和XR相同的Liquid显示屏,画面显示效果基本是浮在玻璃之上、黑色可以黑到大部分时候你分不清边框和黑色状态栏的界限所在。
屏幕最高亮度比最新一代iPhone低4%,可以在正午阳光下清晰显示画面。
规格表上的唯一缺陷是像素密度延续多年的ppi,没有手机高。但你基本不会在使用中距离屏幕近到可以看出锯齿的时候。
从iPhoneX系列到AppleWatchS4手表,苹果用窄边和圆角重新定义了什么才是一块自然的屏幕——柔性屏幕、反走样渲染等一系列技术只为了让屏幕四角的弧度与机身走向一致。
iPadPro屏幕的圆角小了许多,它的弧度和边框似乎是一样的,但看着就没有新的手表和手机那么自然。如果边框可以更窄,效果就会不同。
iPhoneXSMaxVSiPadPro11
它是一个合格的充电宝,但USB-C的用途还是受制于系统
新iPadPro拿掉了3.5mm接口。可以理解,标准的3.5mm插头长15mm、直径3.5mm,根本不可能塞进边框最宽9mm、厚不到6mm的iPadPro。
接口的另一个变化是Lightning换成了USB-C。这是个好消息,USB-C口设备不需要经过昂贵而漫长的苹果MFi认证,这意味着它的配件可以很便宜。Anker、小米各有一些比苹果自带充电器功率高两三倍但更便宜的USB-C充电器。我试了苹果和Anker的USB-C(TB3)转HDMI线,可以将画面输出到4K显示屏上,适合浏览照片或者看电影——只有在这些时候全屏显示,普通应用还是iPad本身屏幕比例,两边留黑边。
更实用的功能在于给iPhone充电,我用苹果官方USB-C转Lightning线充iPhoneX,30分钟充了27%(从42%增加到67%),而iPadPro电力从59%减少到42%。带这两个设备出门用一天没什么问题。同样的时间,MacBookPro可以给iPhone充29%,差别不大。
不过虽然有了USB-C,能传输的内容还是被限制在图片和视频。你不能插一个移动硬盘或者iPhone,然后把里面的文档或者其它文件复制到对应的iPad应用里——它不能代替Mac+iTunes。
如果你用苹果全家桶,AirDrop能解决当中的大部分问题。但它确实没有Mac方便。
新的键盘保护盖有两个角度,但手感没什么变化
苹果新的Filio键盘保护盖可以同时保护iPadPro两面。但我从包里拿出iPadPro展开的时候经常需要确定打开哪一面——除非手正好碰到了摄像头。
加上Filio之后,iPadPro11英寸的重量从g变成了g,再加g就赶上12英寸的MacBook电脑了。
增加的重量换来的是一块手感可以接受的键盘。
除去苹果借用的测试机,过去三年间我自己买过的苹果键盘设备包括:iPadPro+智能键盘套;MacBook12;rMBP15;tMBP13。当中键盘手感最差的是12英寸,之后依次为iPadPro+智能键盘套;rMBP15(有可靠性问题);tMBP13。而iPadPro的新键盘和年的版本敲起来没什么区别,一样可用但不清脆。说起来,iPad居然不是最差的,可见Mac的问题了。
至于新增的一个支架角度,我不确定它有什么用。上一代保护套展开的倾角已经不算大,放在膝上使用不能让视线垂直于屏幕,新增加的角度更小。
新键盘套的两个倾角
更好的选择是随身带一个MagicKeyboard键盘,标准的苹果布局、好过任何Mac笔记本的键程、轻薄并且不会让iPad变得厚重。还有Canopy为MagicKeyboard出的键盘保护盖可以兼作iPad支架,以后iPad换新机它也可以继续用。它会重一点,键盘加保护盖g。
如果你需要在iPad上长时间输入文字,MagicKeyboard是更便宜、更好用的选择。
苹果第一次调整了iPad的长宽比,这让很多应用出了问题
11英寸iPadPro的另一个大变化是长宽比。过去8年所有iPad,包括新发布的12.9英寸版本都是4:3,唯独11英寸版用了一个少见的比例:1.43:1。和其它设备对比一下:
其它iPad:1.33:1(经典的4:3)A4纸:1.41:1GooglePixelC:1.42:1iPadPro11英寸:1.43:1SurfacePro4/GooglePixelSlate:1.5:1(3:2)MacBookPro系列:1.6:1(16:10)iPhone5-8系列:1.78:1(16:9)iPhoneX系列:2.17:1可能的解释它的边框已经比10.5英寸版本两侧宽,苹果希望在机身不变得过于宽的情况下有听上去更大的屏幕——我们谈起屏幕尺寸一般只说对角线,新长宽比下,11英寸实际面积并不比4:3的10.5更大,但它听上去是更大了。
上一代iPadPro12.9英寸VS10.5英寸VS版11英寸
如果说这样的比例调整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就是大多数视频都在16:9或者更宽,在播放视频的时候11英寸iPadPro上下留黑会更少。
但这个好处你还享受不到。
具体来说,几乎所有视频应用在播放时只能显示为4:3。Netflix、亚马逊Prime、优酷、腾讯视频、爱奇艺……都是这样:
游戏也一样:
这两类应用里唯一幸免的似乎是YouTube。
YouTube能正常全屏显示,因为它支持分屏多任务。苹果在年年底首次开放分屏多任务,开发者要支持这个功能必须支持不同宽度的屏幕。
支持分屏多任务的应用在11英寸iPadPro上都被拉宽,然后上下各加一个黑条:顶部是系统状态;底部是与iPhoneX类似的横条。
苹果可以上下不留黑边,直接全屏,但应用底部按钮有可能挡住那个取代Home键的横条。
真正的全屏应用到文章发布的时候只有iPad自带的几个,连Pages、Numbers、Keynote都被加了黑条。
至于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应用三年都不支持分屏?这就是iPad应用和游戏的现状。
游戏公司缺少动力,本来iPad的大尺寸屏幕很适合战略游戏。但其中最大的那家公司大半游戏因为iOS11的升级而下架——iOS11要求应用给必须是64位,它得重写游戏引擎,但iPad带来的收入又不值得这么做。
连AdobeLightroom现在都是4:3显示,而Adobe还是年在iPadPro发布会上站台的公司之一。
旧版iPadPro已经是一个出色的绘图工具,新Pencil让它更好用了
第二代ApplePencil在压感、绘画效果上没什么差别,但除此之外全都从头设计。
它的笔身不再光滑得像个儿童玩具,改成了白色哑光材质。纯圆的笔身也多了一道平面,不但看起来更像是一支铅笔,而且在桌上不会乱滚。
姿势诡异的Lightning充电头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将它吸附于iPadPro侧面的磁铁以及无线充电机制。每次把笔搭在iPadPro边上,屏幕都会弹出充电提示并显示当前电量。唯一令人担心的是你在走动过程中有可能把笔碰掉,我自己遇见过,苹果的不止一位演示人员也发生过一样的情况。
由于这些新设计的引入,二代ApplePencil不能用在新一代iPadPro上。
不过这些改进都是易用方面的,它的功能没有任何变化。只有一个双击Pencil的快捷键的新功能,但任何专业绘图工具都有手势快捷键。
笔尖也没什么变化,你写起来还是像在玻璃上画画,触感不如Wa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5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