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有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行书学习,非常强调笔画的训练,如果没有解决好笔画的问题,书写出来的字就没有味道,不符合书法的审美要求。
在书写行书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楷书的基本功不好,或者对于笔画的质量不够重视,特别容易在以下四个笔画中出现问题。这四个笔画是:点、横折、大竖、撇。
一、点画易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藏锋、裹锋和不同的入笔方向露锋的点画,让同一个字有着不同的姿采
行书中点画上出现问题最多的是,起笔的时候没有裹锋或藏锋,而是接续上一个笔画,露锋细尖点出,并且入笔的方向一致,造成一个作品中点画单簿而雷同。
请注意点画的书写方法,各有不同。
点画往往是一个字的第一笔,非常重要。行书中点画的书写,要根据每个字结体的不同,选择裹锋、藏锋和露锋书写。露锋写点画,入笔的角度应发生变化。
二、横折易出现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行书中的横折与楷书中的写法有所不同,要求不是那么严格。有些横折是按照转的写法来处理,需要在具体书写时增加变化。
不管是转还是折,强调右肩的作用就对了。
在行书中,一个字的右肩非常重要,把右肩写好了,整个字就会显得很精神。所以在书写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横折的书写,增强力量感,防止出现垂肩和塌肩的情况,使整个字达不到应有的美感。
从万、物、四、气这几个字可以看出,这位书法家非常强调右肩的作用
三、大竖常出现的问题及改变方法
大竖对一个字的支撑作用非常重要,要充分体现它的力量感和韵律的变化。
所有的竖都尖、细、直、长,这是病,得治。
我们在书写时,常常把大竖写得过细、过尖、过直、过长,没有力量感,也很雷同。(知书)
这四个竖,姿态各异,美不胜收。
在写行书大竖的时候,应依据这个字的结体情况,适度增加大竖的粗细变化、笔画曲度和适度收笔。
四、撇画易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撇画是行书中最易出现问题的笔画。这个笔画写不好,使我们写的字会没有笔力,显得很柔弱。撇画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是过直过细过尖,显得很呆板,没有书法美感。
不多的字里边出现了这么多雷同的柔弱撇,确实难看
要写好撇话,就要降低行笔的速度,增加笔画的粗细变化和曲度。在行笔中间有一个转向和二次发力的过程。收笔阶段要慢慢撇出,边行笔边提笔,防止笔画过于尖细。
什么是读帖?像王羲之《圣教序》这样的“碑”帖,该如何做好读帖我们开始书法学习,必须要临帖。这是因为我们从小生活在印刷字里,而书法艺术是非常博大精深的,有很多具体的要求和标准,只有通过临帖,才能学习到其中的精髓。
而读帖是临帖的前置程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原帖的奥秘,指导我们更好地临帖。
作者书法作品《梅花》》
所谓读帖,就是要读懂字帖中三部分的内容。
1、读笔法。笔划是一个书法字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只有把笔划写好,我们的书法字才有韵味。我们平常说书法的雄强、妍美、遒劲、仙逸等都可以通过书者的笔划体现出来。
2、读结体。就是要看清这个字和其他的字的主要差别在于哪里,这个字的主笔是哪笔,这种写法它的优势在哪里。
3、读章法。就是看作者如何把每个好看的字非常合理地放入作品中,使整个作品看起来有冲击力又很和谐,富于书法的艺术美。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因为他对中国书法所做的巨大贡献,被誉为“书圣”。王羲之的《圣教序》是一部非常优秀的集字作品,对于我们理解书法的概念,掌握书法的基本要求非常重要。
由于王羲之的《圣教序》是一个集字作品,书法章法上要学的东西不多。我们主要从和结体和笔法上来进行学习。
《圣教序》笔法和结体的四个重要特点:
1、笔划呼应,自然顺畅。以未字为例,起笔短横与第二横画之间牵连着游丝,第二横画向上弯曲露锋收笔,与竖钩的起笔相呼应。
2、以转代折,俊逸流美。以物字为例,方折之处以流畅的圆转笔法处理,使字形草法化,其它笔划的写法也相应流畅。
3、以简代繁,疏朗错落。以盖字下部的皿字底为例,其左侧竖与中间第一竖均变为点划,两个点的大小、姿态、书写方法都不相同,各具其妙。
4、外形变化丰富。在《圣教序》中,结字表现淋漓尽致,字形变化无常,方圆长短尽得其势。
由于王羲之《圣教序》是一个“碑”帖,不同于纸面书写的字帖,不容易看出笔法,这就需要我们在读帖的时候,认真观察,细细体会,找出它的来龙去脉,真正把帖中的字吃透。我们举几个例子来作说明。
“唐”字的点裹锋起笔。第二笔的横撇,要侧锋切笔起笔,向右上行笔,然后转折左下撇出。在撇将要结束的时候,有一个转向和发力的过程,然后边撇边提笔,不要出现虚尖。
“藏”字要切忌将字写成方块字,右下角要明显长的多。一定要把这个字中空的感觉写出来。右下角的戈钩要尖峰入笔,逐渐变粗,行至2/3的时候,有一个明显的转向,收笔时要回锋。这个戈钩必须要足够长。
“帝”字只有三笔,点、大竖和中间的连笔部分。这个字的书写风格非常有意思,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妍美,下半部分劲健。
“制”字是整个作品中左倾最明显的字。制字部的第二横和衣字部的捺要足够长,远远地伸出去。竖钩要写得短,给下半部的衣字留出穿插的空间。衣字步的竖提要落在整个字的中线上。
如果只想练行书,学谁的字比较好现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更多的使用手机和电脑,连硬笔用的都少了,更别说写毛笔字了。写毛笔字已经从过去的交流方式,变成纯艺术了。
行书较之其他字体,书写相对便利,自然美观,便于辨识,受到更多书法爱好者的欢迎。
王铎行书
汉朝的时候,隶书使用比较普遍。到了汉末,逐渐分化出章草、草书、行书和楷书。行书的书写比较便利,表达情感也更丰富一些。历史上产生了很多行书大家,有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苏东坡、黄庭坚、米芾、李建中、赵孟頫,还有王铎、梁诗正等等。
柳公权行书
初学书法,学习行书,有些书法家的字是不适合学的。王羲之、王献之年代太过久远,很多笔法结体不容易理解。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王铎的字太有个性了,学习难度很大,不容易掌握它的特点。梁诗正和清朝的很多书法家一样,写的是馆阁体,笔法结体太单调,不利于初学者对书法概念的正确养成。
赵孟頫行书《赤壁赋》
我个人建议学习赵孟頫的行书。他真接取法二王,以继承、发扬古法的方式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和地位。赵孟頫追随魏晋,又对二王笔法中繁复的部分做了一些简省,便于学习和理解,也便于学习乐趣的养成。建议可以学习他的经典行书《赤壁赋》。
赵孟頫楷书《湖州妙严寺记》
不过,如果你初学书法,我还是建议先从楷书开始,这样有利于对于毛笔特性的掌握,建议学习赵孟頫的楷书经典作品《湖州妙严寺记》。对赵孟頫的楷书先学个半年吧,这样对书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再转入行书会更好一些。
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或直接联系我们告知删除或标注来源,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