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在哪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ffxbdf/
在《能让你产生心流感觉的笔记软件》中有提到,因为反感印象笔记的各种弹窗,作为一个7年的内容工作者、一个重度笔记用户,打算放弃印象笔记。
也正好乘此机会,把这么多年来积累、反复精简保留下来的多篇笔记做个梳理。
这些笔记都是从各个地方千辛万苦阅读和搜集过来的,都很好,但是短期内用不上,徒增焦虑(其实最烦的就是这种知识,看着就知道很好,但偏偏现在没办法知行合一把它用起来,每次看到都会引起焦虑。)
我存在印象笔记里的知识主要都是这类,因为已经掌握了的知识我肯定是第一时间就会删掉。
这几天删了多篇,只保留了几篇真的每次反复看都依然很有收获的长文到有道云笔记中。其它都只保留重要的段落,放到了flomo中作为以后写作的灵感素材。
这是近期最大的一次极简方面的自我突破,完成之后感觉有些经验值得分享。
我的flomo笔记
///
这次笔记迁移还挺顺利的,可以很快的做出决断删除并清空废纸篓。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从1年前就开始停止大量吸收各种知识,并对这种知识依赖有了很多反思和领悟。
之前文章好像也说过,就是前几年我都是那种疯狂阅读、学习,洗澡睡觉都在听音频课的状态,但看的越多越焦虑。
后来开始转变,不再追求更多的好知识,而是更多寻找有那些让自己有触动的、当下最需要的小知识,享受每一次当下的收获和领悟。
就比如说,之前西方哲学史我想学、住宅设计我想学(在看《住宅读本》的时候产生的想法)、拍摄的电影的整个流程和技能我也想学。结果每一个知识体系都非常的浩瀚,学习的进度与之比起来真的非常渺小,越学越无力越学越焦虑。
转变之后我把这些都放下了,先对这些知识体系的大框架有个了解,知道有哪些要素组成就行。然后主要依据此刻的触动的知识、此刻具体需要什么就去学什么。
比如最近看到三段式剧本写作的技巧很感兴趣,以前会贪心的继续去学灯光啊、镜头语言啊之类知识。现在先不急着学更多新知识了,而是用这个技巧自己写了3个小故事,真实的感受过了这个技巧后,再等待下一次很有兴趣的知识到来。
而且做这样的练习劲量少依赖调动自律来做,更多是依靠看到这个知识之后被激发的兴趣产生的动力。如果还是靠自律逼自己学习然后练习,会很容易陷入到之前的状态。我现在努力逐回用热爱和喜欢的动力驱动自己的状态,而不是恐惧。
摘自:不要让追求优秀成为生命的陷阱
这样的转变尝试到现在差不多一年了,很多时候我还是习惯依赖头脑理性设计和自律驱动,毕竟之前都是这么过来的。
但是只要一觉察到我又在逼自己做理性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时,就会停下来,放弃去做。
现在对拖延这件事也完全是乐观的看待,不总是在拖延的时候苛责自己,而是清楚的看到拖延其实是非常明确信号,就是说明我们不喜欢做这件事。所以,一旦意识这件事我觉得应该做,但我一次两次都在拖延,那这件事就先不做。
就像小号更新,以前是逼自己必须要日更,必须要写出有价值的文章。现在还是会每天早上坐到电脑前开始写,但是写到写不出来的时候就自然会停下来,写不出来就不写。
事实证明,不逼自己写,反而会时不时有很多想要表达的感觉涌现出来,哪怕在睡觉都会跳起来一口气写完并发布,轻松且畅快。
推荐大家也试试,发现自己在拖延的时候,试着放下(我知道这放下其实很难很难,我也是经过1年反反复复的从觉察到试着放下的练习后,才能在很多时候能做到)。
但也不是什么都不做,花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不去做那些外界告诉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突然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我也有很长一段这样的迷茫期,这个感觉需要慢慢找回来,只要坚持住不去做那些自己内心抗拒、经常会拖延的事情就可以。
这些就是本次知识极简突破的心路历程,现在想来这真的是一次非常重要的转变,尤其是从恐惧驱动切换到热爱驱动,绝对会成为日后受益终身的事情。
这些心路历程有些点在之前的文章应该陆陆续续也有说过,这次算是一个最后的梳理总结,把这些碎片的思考都串起来变得完整且自洽了,会更能帮助大家理解。每篇必看的读者不要觉得我在重复,这是最后一次说这些了
。
///
最后,分享几个这次笔记迁移的小领悟。
1、删掉大而全的文章笔记。
很多真的是那种很干货的文章,里面每个点看起来都非常重要且关键,以前看到这种就走不动道,非得看完并收藏。
后来发现,这种大而全的文章只对刚开始入行的人来说有用,就是能快速形成框架,但对于已经有一定经验的人来说,这些东西都意义不大,真的做事时压根用不上。所以这次全删了,其中不乏有很多的确是有真知见解的,但既然看了两遍还是没记住,就算了吧。
整理的时候看到收藏的一篇知乎回答也说明了这点,是毛选中的段落:
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之源。今日变法,俱从枝节入手,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一切皆枝节也。枝节亦不可少,惟此等枝节,必有本源。本源未得,则此等枝节为赘疣,为不贯气,为支离灭裂,幸则与本源略近,不幸则背道而驰。夫以与本源背道而驰者而以之为临民制治之具,几何不谬种流传,陷一世一国于败亡哉?而岂有毫末之富强幸福可言哉?夫本源者,宇宙之真理。
我理解的核心大意就是:
法律、教育、实业……这些都是枝杈,枝杈当然必不可少,但如果没有抓住本源,这么枝杈反而会成为累赘、使我们分心。
那些与本源背道而驰的结果都不好,洞悉事物的本质才是宇宙真理。
知乎答主帽子先生认为,毛之所以从未上过军校就有超乎常人的军事头脑,就是因为从年轻的时候就养成从最根本的事物开始说起的习惯。
其实就是现在流行的第一性原理啦,我是蛮认同这种思考方式的。这点想清楚之后,就可以轻松把这些并不能帮助我决策,反而需要我花费很多心力去弄清楚的枝杈先全部先删掉,弄清楚内容的本质之后,再来有的放矢的选择枝杈发展。
学习知识也是一样,首先要自己动心,其次重点先抓住能触达事物本质的知识。
2、删掉「还不错」的笔记。
因为对于知识的喜爱,所以很多看着还不错的笔记,就都会留下,其实每次翻到的时候都不会去看,但每次要删除的时候又觉得还是有用的,这次很决断,直接删除。
3、篇幅很长的文章挑选需要的知识点后,其它删除。
以前不舍得删,是担心删除了前因后果的推导过程会看不懂,其实根本不需要有这个顾虑。
写在最后:
这次在删除上变得这么决断,和逐渐培养起的阅读自信是很有关系。
删除一个好知识的时候,最大的阻碍是担心会因为不知道这个而失去很多机会。
其实回顾这么多年的阅读和学习经验来看,不需要那么多知识,只要掌握框架和不断追求本质的习惯,就可以在知识的宇宙里自由穿梭,真的把知识变成我们的助力。
反之,不过是被大量不重要的知识拖累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