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拒稿多次后,我总结出了一遍就过的4点经

坐在电脑前,清理邮箱。

翻回到3月份的邮件里,当时的一封封拒稿邮件映入眼帘。辛辛苦苦码出来洋洋洒洒的几千字,却被编辑们一次次以“很遗憾,未能过稿。”的回复,直白拒绝。

这种感觉,就像精心策划的一场表白仪式,当场就被拒之门外一样,在点开邮件的那一瞬间,只剩落寞的我顾影自怜。

可是,对写作的极致热爱,又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再坚持一下。”

我重整旗鼓,在积攒了数次失败经验后,潜心研究每一篇征稿函,拜读所有过稿文章,虚心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成功过稿第一篇文章后,我的写作之路产生了连锁反应,之后的投稿不能说是百发百中,但是我的邮箱里的确塞进了更多过稿通知。

现在的我,既是一个写手,同时也是一个编辑。

坐拥双重身份的自己,想通过以下文字,分享我在自媒体写作这条路上,靠着一路摸爬滚打总结出的最真诚的心路历程。

有句话说的好,治病讲究的是对症下药,现在我从文章不过稿的一系列问题着手,看一看这些不过稿的“雷”,“我们”中了几个?

01

文章结构混乱,流水账式输出

在短平快式的阅读时代,对于新媒体文章来说,完整清晰的写作结构可以更快更有效地阐述表达观点,在最短的时间里构建出思维模式,让读者捕捉到最有效的信息。

而有些写手的文章,当然也包括刚开始写作时的我自己,根本不注意文章整体结构,只是一味地进行文字堆砌,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文章想到哪写到哪,完全没有层次感可言。

写着写着,思绪泛滥,便已然成了一篇“流水账”,不忍直视。

甚至,当我现在再回读一遍时,很惊讶地发现其中有一段完全和主题无关,只是在自说自话,大可整段删掉。

混乱的文章结构,不但会让人读得一头雾水,反而会蒙蔽文章的主题,使观点重复陈述或者被掩盖而不突出。

再多华美的词藻,让人眼前一亮的金句,如果杂乱无章地爬在案上,也都是毫无说服力的文字,更无法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试问,这种已经到“晦涩难懂”程度的混乱文章,谁又会让它过稿呢。

因此,我们在写文章之前就要构建出基本的思路架构图,哪怕刚开始因为不适应等因素稍慢一点。

对我自己来说,我会选择一款适合自己做思维导图的app,每次写文章之前,先把思维导图做好。

每当有创作灵感的时候,我都会先将它们记到思维导图的大标题中,然后以此为行文核心,由点到面展开头脑风暴。

正文的中心在思维导图上以二级标题的形式呈现出来,最后再加以整合,一篇完整的文章结构框架便完美展现。

除了使文章结构清晰,思维导图的另一个好处是方便修改,不至于写了一篇完整的文章以后再大动干戈。

熟能生巧,总有一天,我们会形成自己独有的写作思维和风格,顺利完成每一篇出色的文章。

02

文章很难引起共鸣,只是单纯的自我感动

这个问题,我也和我的一位编辑朋友交流了很长时间。

写文章不但是给自己看的,更要有值得被推广的意义,换句话说,能够引起读者思考和共鸣的文章,才算有基本的推广价值。

推文和日记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是写给别人看的,而后者的受众则只有自己。

就像我曾经拿着一篇写了4天却没有过稿的文章给我的编辑朋友看,半天她抬起头,皱着眉头告诉我,这篇文章并没有什么记忆点或者引起共鸣的地方。

那一刻,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的文章只是重复地机械输出,并没有真切地为读者考虑,让读到文章的人能够感同身受。

大家可以翻阅一下自己认为很好却没有过稿的文章,是不是存在内容和观点的主观性太强,在写作时,没有着重考虑读者感受的这类问题。

体现在文章里,大多数情况下会呈现出情感大篇幅输出,部分语言稍有偏激,情节和观点转折过快,文章容易写得过于饱满,没有为读者的思考巧妙留白。

记住,作为一名写手,我们是在读者耳边讲故事的人,要用笔触搭建起和读者们思想交汇的桥梁。

因此每次在完成写作之后,建议大家将自己代入读者的视角,通读整篇文章,着重推敲主题和细节部分,看看是否会感受到自己写文章要表达的情感和观点。

实现灵魂的互通,这样的写作才算迈向成功。

倾听者或是点头称赞,或是昏昏欲睡,全在我们自己。

03

没摸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