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市值超过了Google,对它的恐惧

早期白癜风的症状有哪些图片 http://m.39.net/news/a_5813045.html

亚马逊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本周三,亚马逊市值达到亿美元,成为了全球市值第二的公司。

Google在第二的位置上已经坐了大约4年。一年前,亚马逊的市值还只是Google的七成左右,排全球第五。

也是在前不久。贝索斯成为福布斯世界首富,这个位置如今稳固了下来。

去年的一组照片可以大致概括贝索斯的变化:

左边是年看起来书商气质浓厚的贝索斯,穿着褐色套头毛衣,对着镜头抿着嘴微笑;右边是年的贝索斯,戴着飞行员墨镜,双臂的肌肉把黑色的短袖T恤撑得线条感十足,大步走来,气场全开。

还有人给照片配了段话——:“我卖书。”:“我卖任何我想卖的东西。”

从卖书到卖零售百货,再到硬件设备、云计算、自制视频、做音箱,亚马逊进入一个个新领域,获得惊人增长。同时它也让这些领域里原本的公司越来越恐慌。

每当亚马逊进入一个新行业,哪怕只是传闻,相关公司股价都会暴跌

年9月,亚马逊宣布在伦敦推出外卖服务。英国外卖公司的JustEat的股价直接下跌,同年9月,亚马逊宣布推出照片打印服务Prints的时候,照片分享网站Shutterfly股价跌了13.6%。一年后,有媒体报道亚马逊开始卖半成品食材,光是亚马逊注册半成品食材商标这个消息,就让这个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股价下跌了10%,达到上市以来最低点。

大公司进入新行业,小公司被碾压,这是正常的事情。

但最近两年在亚马逊这里,已经变成一次碾压一整个行业,那些在行业里已经取得多年稳固地位的公司,同样也会因为亚马逊的一个消息蒸发数亿市值。

年6月,亚马逊说要收购线下的健康超市品牌全食超市。消息宣布后,美国大小超市的股价纷纷下跌,美国商超三巨头沃尔玛、克罗格和塔吉特分别跌了7.1%、16.7%、12.4%,最惨的是美国自然食品公司(UnitedNaturalFoods),跌了25.7%,市值一天之内蒸发了5.7亿美元,整个食品零售行业当日市值至少蒸发了亿美元。

如果说收购全食影响的还是亚马逊所在的零售行业。

那之后亚马逊组建医疗公司带来的恐慌,则完全是来自于亚马逊这个公司本身。

年1月30日,亚马逊和投资银行摩根大通、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联合宣布成立非营利医疗健康公司,为其在美国的50多万员工及家属提供医保服务,没有说具体的计划,也没公布会投入多少资金,消息公布后,30家以上的医疗保险公司股价齐跌,总计蒸发超过亿美元。其中包括市值亿美元、全球营业额最大的联合健康保险(UnitedHealthGroup)。

这个新成立的公司只是要为三家公司的员工提供医保服务,并且还没有任何细节。这个消息给医疗行业带来的恐慌,基本上都来自于亚马逊。

图片汉化自:Bloomberg

到年,其它公司对于亚马逊的畏惧已经无法隐藏。

数据公司CBInsights统计了年在美国上市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被提及名字的公司,亚马逊被提及0次,大概相当于苹果、Google、Facebook次数总和的5倍。和亚马逊一起被提到的词语还有杂货店、服装、实体店、云计算、物流等,这些都是亚马逊近几年在做的事。

曾经也有微软恐慌,但并不是一个规模

在科技行业,微软曾经也是个人见人怕的公司。从年推出第一代Windows系统开始,微软不到十年就垄断了操作系统市场和办公软件市场。

多家第一代互联网公司,包括最早的门户网站雅虎就是因为担心微软,所以没有做软件,而是从网站起步。

当时对微软的恐惧还包括对于微软竞争方式的恐惧。有一个专门的术语“FUD”——恐惧、不确定、怀疑。

比如年代末,开源的Linux系统威胁到了微软的服务器操作系统生意。微软的一份内部文件就提出要通过营销渠道诋毁Linux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之后十几年时间微软从CEO公开演讲到公司广告和销售人员说辞都在贯彻这样的策略。

但微软涉足的行业基本还是个人电脑与软件相关的那些。即便是娱乐相关,也与Windows脱不开联系。

并且这样的恐慌影响力在过去几年逐渐消失。

微软年6月18日发布自己的平板电脑Surface,不少分析师认为惠普、戴尔等电脑厂商所做的新产品无法跟上微软软件更新的节奏,所以后者只好自己做硬件以对抗苹果。产品发布当天,在标普指数上涨的情况下,惠普股价下跌超过3%。联想的股票当天也跌了1%。

但一年后微软以71亿美元收购诺基亚移动部门时,只有三星和HTC受影响较大,股价分别下跌2.2%和6.7%。这两家公司是当时为数不多支持WindowsPhone的厂商。这个消息对于手机行业里真正的大公司苹果和Google没什么影响。

苹果也因为发布一项产品而对既有行业造成打击。年9月9日,苹果正式对外发布AppleWatch,具体发售时间和价格并没有披露。隔天,拥有Swatch、Omega、Breguet等手表品牌的斯沃琪集团股价下跌1.6%。

恐慌建立在亚马逊几次成功地进入新行业

亚马逊年靠卖书起家,进入第一个新市场是在上线三年后。

年,亚马逊市场营销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有相当一部分用户根本不会使用亚马逊网站,因为他们对读书并不感兴趣。这个“坏消息”却让贝索斯感到兴奋:是时候将经营范围扩展到更大的范围了,他们不买书,就将其他的东西卖给他们。

这让亚马逊差点破产。

亚马逊扩张品类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起步之时,亚马逊建起了遍布全球的运营中心。

仓储体系的建立伴随的是库存和账期的压力,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华尔街的分析师们指责亚马逊冒险进行品类扩张。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的一位债券分析师认为,亚马逊很可能撑不到当年年底。但亚马逊比雷曼兄弟活得久。

亚马逊赶在泡沫彻底破掉之前借到一笔救命钱,而后通过裁员和优化公司运作效率缩减亏损,并在年实现小幅盈利,最终挺过危机。

后来的事情人们都知道了,亚马逊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直营电商,年,亚马逊的市值超过沃尔玛,成为全美最大的零售商,到了今天亚马逊的市值已经是沃尔玛的三倍,远远把这个曾经重塑了美国社会的零售公司甩在了身后。

但这只是零售业,让亚马逊恐慌蔓延到其它行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另外两个跨行业的成功。

一个是年亚马逊发布了自己研发的手机FirePhone。这只被大多数媒体评作“无聊”的智能手机,寄托了亚马逊做硬件的野心,FirePhone配有裸眼3D,可以用摄像头识别1亿种商品。

亚马逊的手机实验并不成功,卖不动的手机在上市几个月后从美元降到99美分,一年后,整个Fire手机的研发部门都被裁掉了。

但后来,亚马逊对于硬件的广泛投资在Echo智能音箱上得到回报。今天Google、苹果都照着亚马逊设定的方向做着自己的智能音箱追赶它。

还有更大的云计算。年那份让亚马逊股价大涨、市值超过沃尔玛的财报,最大的亮点并不是零售业务。

那是亚马逊第一次将云计算业务(AWS)作为一个单独的部门列在财报里:三年来基本保持50%以上的增速,事实上,云计算已经成为支持这家公司持续烧钱的主要业务。

如今AWS的价值远远不止50亿美元,亚马逊占有整个云计算市场的47.1%,在最近一个季度,AWS的收入就超过了50亿美元,增速仍然保持在45%以上。

云计算可以认为是企业服务器市场的进化。这原本是IBM、微软、Google的主场。但今天这三个公司的市场份额之和还不及亚马逊一个公司。早在年,AWS的云计算的市场份额就已经超过Salesforce、Google、IBM和微软四个公司的份额总和。

零售和云计算的巨大成功让亚马逊颠覆了沃尔玛和IBM。这两个公司都在巴菲特重仓持有的10支股票之列,从年9月开始,巴菲特陆续清空了手里9亿美元沃尔玛的股票;年2月,他又卖掉了手里1/3的IBM股票,并在那一年的股东大会上说自己之前低估了亚马逊。

市场的恐慌直接改变了亚马逊以及贝索斯本人对外沟通的方式。

亚马逊成立二十年,贝索斯除了保持每年下一封信给投资人,一直对外保持着低调的形象。至少部分原因是他认为这样对亚马逊增长业务更好,能够最大程度避免参与公共事务和社交活动。

直到年8月《纽约时报》一篇长文称亚马逊靠榨干员工改变世界。那篇文章引发了美国上下巨大的讨论,贝索斯为之亲自做了回应。

在那之后,亚马逊和贝索斯开始重塑公共形象。

贝索斯从年8月开始发了第一条Twitter,他还参与金球奖、与妻子共同向非营利组织捐款,还在recode大会上接受了长达一个小时的公开访谈。这都是过去二十年贝索斯尽量避开的事。

《纽约时报》最近采访了30多位与贝索斯相识的人,他们说贝索斯意识到亚马逊正在面临越来越多的反对,贝索斯也接受了亚马逊面临更严格的政府审查的可能性。

贝索斯的形象从早年那个孱弱的书商,变成了一个需要靠慈善和活跃的社交媒体来稀释的“垄断者”形象,在社交网络上,人们开始呼吁不要去亚马逊购物,将贝索斯的照片与终结者、超人的老对头LexLuthor类比。

阿里巴巴和腾讯也进入了很多新行业,但市场的反应截然不同

阿里巴巴和腾讯市值超过或者曾达到过亿美元、都做着和消费者直接相关的业务、拥有巨大的流量、都在各行各业买买买。

但和美国投资者“先抛旧的”理念不同,中国投资者不但喜欢买入被阿里巴巴、腾讯投资的公司,还喜欢买入同行业的其他公司。

年2月17日,百联集团旗下联华超市港股大涨13.78%;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大涨6.49%。他们股价上涨是因为资本市场猜测其中一家公司是阿里巴巴发展新零售的合作伙伴。高鑫零售当天就发文否认,但收盘时还是涨了6.68%。

当阿里巴巴在多个场合宣传其无人超市时,产业链上下游的一些公司也跟着大涨。年7月,远望谷、汇纳科技、科蓝软件等股票5日涨幅均超过20%,原因是阿里巴巴要在淘宝造物节开个无人咖啡馆。

之后腾讯入股唯品会、永辉超市和掌趣科技时,三家公司股价均在当天一字涨停,1月15日,马化腾投资的希玛眼科在港交所上市,个人投资者认购了大约亿股,超额认购倍,三天后,希玛眼科股价相比发行价格大约涨了%。

如果说美国投资者的逻辑是:亚马逊进入这行业了,这行业的其他公司完了。换做中国投资者则这么想:阿里巴巴、腾讯进入这个行业了,这个行业要起来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行业里的公司有什么好处。

如果非要说这里面有什么道理可言,大概可以用“赌博”来解释。

对于短期投机者这来说,在掌握了相对充足信息的情况下,在某公司股价还比较低的时候大笔投入资金,抬高股价,引得大量散户跟投,把股价往高处一推再推,再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大笔抽出资金,赚得差价,拍手走人。而公司实际的盈利情况,没太多人关心。

中国股市投资者以散户为主,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披露的周报,截止到年3月,中国当周新增和期末留存投资者中,散户接近%,手持股票市值大部分集中在10万元以下。他们通常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方法来分析股票,他们的决策来自对当下股市的走势和周围人的判断,产生的后果就是信息滞后和羊群效应: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可总是要比消息灵通的人慢半拍。

相比之下,美国股市散户只占4%,大部分个人投资者都是将股票交给专业机构来操作,这些机构有相对丰富的信息和分析方法,在遭遇风险时也能更沉稳理性地应对。

这里的股票换手率是指一年内市场里股票转手买卖的频率。年,中国投资者的股票转手率大概是美国投资者的3倍。

中美两国投资者的区别从投资者持有股票的时长看得出来。根据投资分析机构NDR(NedDavisSearch)的统计,在美国,平均每支股票在买入后8.3个月后被转手卖掉,而现在已经是美国股市最躁动的时候。

相比之下,这个时间在上交所投资者手上和深交所投资者手上为1.73个月和1.47个月。

年年末,纽交所投资人平均持股长达8.3个月

曾经中美两边互联网巨头有着不一样的扩张路径

说腾讯、阿里巴巴像中国的亚马逊,也是因为中美两国互联网巨头的扩张路径一直有明显差别。

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在数十年的发展里,不管做不做得成,什么业务都要尝试一下。苹果、微软、Google、Facebook对于自己的核心业务都算是专注。

苹果最近一个季度净赚亿美元,账上有多亿美元现金,但它目前为止最大的一笔投资只有30亿美元,之前买来的公司基本都是和它的硬件生意直接相关。Facebook最大的一笔是用亿美元买了Whatsapp,直接原因是后者和它自己的业务形成了直接竞争。

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的业务更多样,但基本都是孵化新技术,即便是进入一个汽车交通、教育、医疗之类的新领域也是从一个具体的独特技术开始。

但亚马逊这两年间进入新市场的频率更像一个中国巨头,它做AWS和微软竞争、做人工智能Alexa和Google竞争,成立视频部门和Netflix竞争,在内衣、服装、家具这些已经有大量成熟品牌的领域,亚马逊也都成立了自有品牌。与此同时,它还在组建医疗公司、投资外卖公司、开线下零售店,此外,还有隔三差五的消息,说亚马逊正考虑进入玩具、药房等行业。

它们都在提早为主营业务增长到头的情况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早在年,每月经常使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4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