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SurfacePro6模范评测万事俱

从最初的SurfaceRT到今天的SurfacePro6,微软一直在努力地通过这个系列来跟大家证明Windows在平板设备上的可行性。正如微软所愿,经过多年迭代升级,这款本来定向于平板电脑的设备逐渐变得越来越像一台正儿八经的笔记本电脑。

▲SurfacePro6SurfaceLaptop2

于是,在写这篇评测前,我一直在想要不要将SurfacePro和SurfaceLaptop一起对比,但后来我还是放弃这个想法。虽说这两款产品在定位上同属笔记本电脑的范畴(毕竟都能折起来),但本质上,这两款Surface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其所对标的产品种类也有着大不同。

所以最后我决定跟资深WinBoy学文借走一台SufacePro6,作为我这段时间的办公主力机,在这篇评测中,我会从设计、功能和性能三方面向大家分享这段时间下来的使用心得。

回归SurfacePro的最初定义:平板电脑移动办公。

上手感觉怎么样?

今年微软给SurfacePro6的Slogan是「随心所欲,百变菁英」,所以关键还是在于「百变」两个字,这也是SurfacePro系列比普通笔记本电脑有优势的地方。

起初Surface刚面世的时候私以为支架是个碍事的设计,但微软用事实告诉我这并不是多此一举,而是整机的精髓所在。

在这段时间里,平时在普通平板模式下,我会连接无线外设让主机和显示器实现双屏,比如我会将直播在主机全屏,在显示器上撰稿;再比如在大角度「工作室模式」下,这台电脑能变成一个角度舒适的手写板,我想美工或经常做笔记的用户都会喜欢这个设计。

唯一能让我感到体验不畅的,就是当我将主机架在大腿上敲键盘的时候。

但相比于功能,外观上的设计似乎并不是微软最讲究的地方。

包括今年最贵的SurfaceStudio2、笔记本电脑形态的SurfaceLaptop,再到我手上的SurfacePro6,微软都没有对这几款产品的外观设计做太多改进(相对于上一代)。只是相比于对上一代产品,这次微软为Pro和Laptop加入哑黑(典雅黑)造型,很酷,但其实我喜欢SurfaceLaptop2上的灰粉金更多一些(:))。

微软在Surface上不变的设计,这让我不禁想到了Google在Pixel手机上的做法,这两家公司都似乎并不是通过较大的外观差异去吸引用户,而是「小修小补」设计缺陷,并通过软件功能去获得用户青睐。至于这些已经沿用多时的设计好不好,主观角度上我觉得还不错。

同样地,微软也没有对SurfacePro6的屏幕做太大更新,没有全面屏也没有窄边框,依然保持了12.3英寸的大小(×分辨率)和ppi的像素密度。色彩表现优秀,整体显示质量较高,在同类产品中可能不是特别突出,但应付平时浏览网页、看书、办公我认为足够舒适了。

无论是担当绘画板,亦或是笔记本电脑,本质上SurfacePro6依然还是一台平板电脑,因而整机的内部配件都被集中在屏幕背后。在主板、散热装置、屏幕、电池这些部件的堆栈下,使得该机在平板状态下达到了8.5mm的厚度和g(i5)/g(i7)。

更直观地说,对比12.9英寸的新iPadPro,SurfacePro6都要更厚更重一些。

▲SurfacePro6拆机图图片来自:iFixit

不过话虽如此,今年微软还是在新机上进行了不少结构上的改良。比如在常规升级第八代酷睿处理器后,他们对电脑内部的散热系统重新设计(增加了散热管和散热板),而在增设后的主机厚度和重量都与前代相同。

因此SurfacePro6的g重量我认为无可厚非,并不算是槽点,若不做AB对比,该机的体积和重量都在我对「平板电脑」的接受范围内。

广州地铁的安检是逢大包必检,所以在过去几天我面对上下班高峰,都是挎包通勤,因为这样能免去专门排队过检的麻烦(主要懒)。SurfacePro的便携性便体现于此,我不用特意去找一个专门的电脑包带着它,甚至我下班只要将它盖起拿在手上就能带回家(长途不太推荐因为还是有点份量的),这也是平板设备比较普通笔记本电脑要更潇洒的地方。

键盘能指纹识别了,但接口配置略遗憾

WinBoy告诉我:没有键盘的SurfacePro不是一台好平板。

事实的确如此,尽管微软赋予了这块屏幕十点触控的功能,但对于每天打字比每天吃的米饭还多的我来说,触屏打字犹如用筷子吃粥,能用但相对物理键盘效率不高。所以无论是iPad还是Surface,我第一时间就是给这些设备装上键盘,扩展他们的码字生产力。

SurfacePro的键盘由于兼顾着屏幕盖和键盘的角色,表面材质偏软,因此键盘的稳定感肯定没有笔记本形态的SurfaceLaptop来得稳固。其缺点也同样表现在将设备放在大腿使用的时候,由于键盘底部中空,敲打不宜用力,相对于普通笔记本而言,主机部分容易因为敲击力度大而导致不稳摆动。

外接键盘(需另购)并没有因为机型升级而带来太大的变化,依然提供键盘背光灯和相当不错的高键程。更好的消息是,这次微软还为其加入了指纹识别功能。

▲WinBoy告诉我:SurfacePro的键盘其实是可以两级调整的

在早前的设备中,微软已经实现了WindowsHello人脸识别,这次SurfacePro6除了人脸识别外还加入了对指纹识别,对于在光线条件不佳的环境下使用,能提供多一种解锁方式选择。

▲WindowsHello人脸识别解锁很快,指纹识别几乎用不上

不过相对于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的体验并没有做到WindowsHello那样一气呵成。在电脑里我录入了人脸和指纹识别两个验证,但往往在待机亮屏后,WindowsHello都是以毫秒计算地完成解锁,我连电容板都没摸到就已经进入系统了。

当然解锁快这是件好事,只是电容指纹的表现并没有想象中重要,从解锁效率来看,它更像是人脸识别失灵时的备用的方案。

▲磁吸充电接口很方便

苹果的MagSafe和微软的SurfaceConnect我认为都是优雅方便的设计,但可惜苹果已经弃用MagSafe,因此在夜里「盲插」的便利我现在只能在Surface设备上才能体验得到。不过充电并不是我想说的重点,重点是充电口附近的USB和miniDP接口。

微软今年依然在SurfacePro6上配置USB3.0和miniDP两个接口,在USB-C潮流「大行其道」的今天,微软没有在这台多功能向的设备里用上USB-C确实让我有点意外。这也无形限制了设备的扩展性,比如连接高速硬盘和外置显卡等等。

如果该机能配备一个常规USB和ThunderBolt3USB-C,我想即便支架背后只配置了Micro-SD卡槽,也能大大提升SurfacePro6对创作者用户们的实用价值。

SurfacePen触控笔

说起SurfacePro,不免也要说说与之搭配的SurfacePen。当然,和前面的键盘盖一样,触控笔需要另外到微软商城花元购买。

SurfacePen我认为是Surface系列里最出色的周边产品之一,本次SurfacePro6所配置的依然是一支可以磁吸在主机旁边的SurfacePen。

该笔由一节7号电池供电,通过蓝牙与设备连接,支持级压感以及新增加的倾斜绘写。但由于我手上没有新iPadPro与之对比,因此这次我只能单独对SurfacePro6进行体验。

经过数代的升级,Surface的书写体验已经十分流畅,在SurfacePro6这款产品中,我已经看不到有画面不跟笔的情况。此前WindowsCentral测试的数据是2.1毫秒的触控延迟时间,我认为这个体验已经能让我满意,因此无需担心设备和触控笔之间的延迟问题。

另外,微软也在系统上设置了WindowsInk方便用户使用的快捷功能,包括便签、草图板和屏幕草图三种。草图板和屏幕草图我在这段时间用得比较多,尤其是在开会的时候,我会用草图板来给自己画思维导图;或者用屏幕草图给自己的草稿文章做标注(比如像括号里的这句话就是我后来加的)。

硬件表现还不错

体积和配置一直都是两个相对立的东西,越高的配置意味着越厚重的机身,考虑到续航和散热,因而硬件配置一向都不是平板电脑最擅长的地方。

在这台体积mmxmmx8.5mm,重g的板型设备里,微软为其配备了一枚英特尔第八代酷睿i5-U处理器,当然根据需求也可以升级到更强的i7-U。

在存储部分中,微软提供了8GB/16GB两种配置可选,SSD最大可扩展到1TB,在平板电脑中都算是较高的配置水准了。我手上的这台SurfacePro6是i5-U+8GB+GB的版本,为该型号的第二档配置。

按照微软在发布会上的说法,新机对比前代性能整体提升了67%。下面我们通过几款跑分软件来看看电脑的具体表现:

▲GeekBench4单双核跑分(/)

▲GeekBench4OpenCL跑分()

酷睿i5-U其实推出已经有段时间了,这款处理器采用四核八线程规格,14nmKabyLake架构,最高主频3.40GHz。处理器部分GeekBench4的测试成绩是单核分,多核分;图形性能OpenCL的成绩是分。

▲CineBench测试成绩:OpenGL45.78fps;处理器综合成绩cb。

▲PCMark10综合测试成绩()

PCMark10的测试主要是看电脑的综合性能,这次在SurfacePro6的测试基准测试得分是分,应付办公需求问题不大。接下来再看看CrysdalDiskMark测出的SSD速度结果:

▲CrysdalDiskMarkSSD速度测试

轻薄款电脑我一向都是看重续航多于性能,因为这种电脑本来就是为远离办公室和电源的人群而设的生产力产品。

虽然这次微软在SurfacePro6的配置上做了小升级,但他们对SurfacePro的续航似乎依然很有信心,因为今年他们仍然为主机配备和上代一样的45Wh电池,实验室理论最长续航时间13.5小时。

▲注:续航数据因人而异,测试结果仅供参考

在屏幕亮度50%、40%性能(系统建议性能档)、连接WiFi的条件下,用Chrome打开爱奇艺播放P的电影,1小时耗电约14%。之后我用这台电脑在同样的模式下撰稿,用Chrome同时打开6~10个页面查资料,1小时耗电约12%。

由此来看,SurfacePro6的续航应付6~8小时的中等强度(网页浏览、文字创作为主)办公问题不大。

买不买?

虽然我并不是二合一电脑的拥趸,但我不得不承认,二合一电脑的便利性的确要比普通笔记本要更有优势。

在过去这段时间里,SurfacePro6确实给我带来了相当方便的移动办公体验,尤其是对于电脑不离身的我来说,我似乎没有理由去拒绝一台能随时随地让我处理公务的设备。

如果你是一名日常需要绘图创作、同时又需要用到Windows完成各种实验的的学生、移动办公用户,SurfacePro6是目前迎合这些需求的最合适选择。

外观设计虽然是目前设备与设备间所竞争的主战场,但这部分似乎仍不是微软想加入竞争的地方,在SurfacePro6上,我没有见到能把我们惊艳到的新设计,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和正常。

同样地,在功能接口方面,微软也是时候要考虑接口上的更新,来提升自家产品的功能性了。

诚然,经过多年的演变,市场已清晰形成了iOS和Windows两个平板电脑的阵营,时至今天,这两个阵营仍一直努力地将平板电脑变成一个真正的生产力工具。但相比于iPad与Mac的关系,SurfacePro的不同点是运行着与PC一样的Windows系统,因此对于日常本身就使用Windows办公的用户来说,SurfacePro对比iPad可能更接近于「平板电脑」的最终形态。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忽视硬件方面的升级。尽管Surface目前在市场上表现不差,但面对越来越窄的市场,微软也应该要开始提升自己的硬件质素去提升与同行的竞争力。

毕竟站在一个半专业的消费者角度看,作为一款售价不低的设备,如果想收获更大的市场份额,除了微软自家的软件以外,与时俱进的硬件素质也非常重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52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