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怀在哪里出诊 http://baidianfeng.39.net/a_zjwd/250603/k1vjfil.html
最近实在是太多折叠屏手机了。
就拿12月来说,前脚OPPO推出了旗下首款折叠旗舰FindN,后脚华为就秀出了针对高端女性市场的P50Pocket。
不过,还有许多比较保守的机友对折叠屏表示不看好。
所以机圈里呼声最高的是什么样子的手机呢?
下面这个笔记本勾起了我的回忆。
前段时间,戴尔设计团队发布了一款名为「ConceptLuna」的概念笔记本电脑。
ConceptLuna在保留了主流产品特性的基础上,加入了方便拆卸的机制。
拆卸过程中,用户无需借助工具,也能通过移除关键的部件(Keystone)直接把屏幕、键盘等部件取出,方便维修替换。
没错,我想说的正是机圈里“人见人爱”的概念——模块化。
谷歌的模块化手机之路
要说模块化手机,绕不开Google的研发计划ProjectAra。
一台ProjectAra模块化手机售价是50美元(当时约合人民币元)。
不过哈,50美元只能买到手机的「骨架」。
剩下的屏幕、Wi-Fi模组、相机等部件,需要用户自行购买组装。
虽然看起来麻烦,但这项计划当初推出时可以说燃起了一群极客的热情。
计划初期,Google所展出的手机还属于比较粗糙。
到了年,GoogleATAP(先进科技与计划部门)晒出一则宣传片,让我们感觉模块化真的要成了。
宣传片里,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当天的穿衣风格,搭配不同颜色的手机模块。
像喜欢拍Vlog的小伙伴可以套上一个带手机支架的模块,卖手机三脚架的厂商看了都流泪。
爱玩音乐的甚至可以在手机上塞三个喇叭,如今以双喇叭为亮点的手机在它面前都是弟弟。
如果项目发展顺利,别说1英寸的相机,感觉装个全画幅传感器上去都不是问题。
可惜的是,受项目跳票、部门调动、高管离职等因素影响,ProjectAra在年后逐渐淡出大众的视野。
LG也有自己的想法
除了Google,LG也在模块化手机的道路上交出过自己的答卷。
年,LG在MWC展会上发布了LGG5。
LGG5的最大亮点,就是可拆卸的下巴模块,官方称之为「魔术槽」。
手机原生自带的是电池插槽,用户可以自行拆卸更换电池。
LG还提供了另外两种模块。
一种是相机手柄,插上之后手机秒变卡片机。
还有与BO合作定制的Hi-Fi音频模块。
相比Google的方案,LGG5显得保守不少。
而且不可热插拔的设定,就让不少机友表示遗憾。
LGG5的销量也不达预期,年Q2定下的万台出货量目标,最终成绩只有万。
可能也是销量不佳的原因,LG在随后推出的G6上取消了模块化,回归一体式的设定。
「后现代」的手机模块化
虽然如今推出正儿八经的模块化手机相对比较冒险,但这并没有阻碍厂商们在这条道路上的探索。
去年4月,小米一项模块化设计的专利被披露。
该项专利介绍了由数个模块组成的小米手机,包括相机、电池、扬声器、USB等。
在小米的构想中,每一个模块都通过导轨进行互动相连。
专利中还展示了三种不同的影像模组,例如方形三摄、条形四摄,还有类似小米11Ultra那样的副屏设计。
当然,这个想法仍处于专利立项阶段,具体什么时候派上用场,我们不得而知。
还有不少第三方配件厂商,都喜欢生产带有模块化味道的小玩意。
例如直接外接在手机上的镜头,以物理的方式拍出手机原本达不到的效果。
还有直接卡在手机上的补光灯等等。
模块化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虽然手机的模块化就目前来说还没发光发热,但这个概念在一些地方还是成熟的。
像不少人都比较熟悉的键圈,其「客制化」的概念跟「模块化」也是一致的。
买家自行购买键盘的套件、轴体、键帽,组装出最适合自己的一把键盘。
还有我们熟悉的宜家,也是把「模块化」玩得炉火纯青。
买家可以入手各种家具组件,通过自己的想法和使用场景,结合出不同形态的家居风格。
DIY电脑装机同样也是模块化概念的一种实践,这一点相信大家都很熟。
甚至苏联时代,就开始有了模块化电脑的想法。
▲SPHINX项目
小尾巴
虽然如今模块化手机的市场前景不算乐观,但在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手机市场里,模块化的玩法确实能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不过如果真的要做模块化手机,厂商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不少。
例如如何定制一个行业通用的标准,让用户真正实现定制自由。
还有解决模块之间的缝隙问题,避免使用时进灰或进水,损坏元器件。
如果真的有一天模块化手机做起来了,你愿意入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