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qwzj/
漫步椒溪河畔,映入眼帘的是,水清岸绿,堤固河畅,野生鸳鸯回眸,红嘴鸥张翅扑水,各类珍禽倒影成趣,绿水青山相映如画,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吸引着四面八方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夕阳下,许多市民沿着河岸闲庭信步,悠然自得地享受着如画般的美景。这是大自然给予佛坪人民的馈赠,更是对佛坪县委、县政府加强河湖管理、建设河湖生态文明的回报。
佛坪县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保持在国家Ⅱ类水平;年,椒溪河被评为汉中市十大最美河湖,最近又顺利通过了陕西省示范河流的检查验收。
近年来,佛坪县委、县政府立足“生态立县”发展战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高起点科学规划,高质量建设管理,统筹各方面力量加强河湖生态文明建设,奋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用“绿色画笔”绘就生态文明新家园。
用好绿色“指挥棒”让生态保护“活水”长流
“前些年大家的环保意识不强,河里到处都是垃圾、污水。推行河长制后,县里经常组织河长检查河道,清理河道垃圾,治理河道污水,给大家普及爱河护水知识,现在河道干净了,大家心情舒畅了,都喜欢到河边玩,也不会随意乱扔垃圾了。”居住在椒溪河边的佛坪县福星花宛小区市民齐大妈每天带小孙子来这遛弯儿、接触大自然,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为保护好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近年来,佛坪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创新发展举措,深入推行河长制,全面实施湖长制,成立了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总河长的河长制、湖长制领导小组,设立了河长制办公室,建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核心的县、镇、村三级河长、湖长、河道警长管理体系,落实相关部门管理河湖的工作职责,制定了河湖问题举报制、排查制、交办制、考核制、奖惩制,设立了河长制、湖长制投诉电话和河湖信息监督管理平台。县级总河长亲自部署,靠前指挥,一线推动,多次带头巡查河道或检查河长制、湖长制重点工作。
同时,水利部门认真履行河湖管理部门职责,开展了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和水利工程管理范围与保护范围划界工作,厘清了河道管理权属。开展了河湖岸线利用项目专项整顿,加强了涉河项目监督管理。逐步完善履职考评体系,形成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强化监督的河湖管理工作机制。
发挥各级河长湖长巡查管理和水行政执法有机结合,持续开展了整治河道违法捕鱼,河道乱象整治“百日会战”,汉江生态环境保护、河湖“清四乱”和“携手清四乱、修复母亲河”等专项行动。积极发现,及时解决河湖存在的“四乱”问题。严厉打击河湖“四乱”行为,努力将“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发展强势,吸引更多人才、客商来佛投资和创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唱响“交响曲”让人与水和谐共生
“作为土生土长的佛坪人,这些年目睹着家乡天翻地覆的变化,守着这样的环境生活,自豪感、幸福感真的是越来越高!你看!河水清亮,河流有鱼、沿河一带视野开阔,还有树阴,多美!”谈及这些年的新变化,佛坪县东岳殿村民张大爷饱含深情。
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方面,该县把水生态治理和水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持续开展水土流失治理,不断巩固河道生态系统,实现河湖永续发展。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小水项目建设、疏浚河道障碍物、清理河道渣土垃圾、栽植河道绿化树、水库周边环境及水产养殖等治理方面,为河湖强筋健骨,除病美容。此外,把河湖水生态保护与秦岭生态保护、旅游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源地保护等有机融合,紧盯“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在加大生态保护修复、提升自净能力、实现生态良性循环上下功夫,如今的椒溪河、金水河等河流已变身为新时期的“生态河”,焕发勃勃生机,一曲绿色“交响曲”正在这片大地上奏鸣。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坚守水资源管理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益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开展入河排污口集中整治,保留的入河排污口全部设置了污水处理设施,落实了监管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城区建设污水处理厂,实行了雨污分流,做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镇村设污水处理站,全部安装了污水处理设备,进一步打好河湖综合治理攻坚战。河道沿线设立了垃圾处理厂、垃圾转运站和垃圾回收箱,方便群众垃圾投放和转运。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开展面源污染治理,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及改厕改圈,坚决取缔各类非法排污口,杜绝和减少垃圾污水对河道的污染,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让人与水和谐共生。
做足“水文章”让群众幸福感更强
“防汛减灾没有捷径可走,要建立一个网格化防御体系,通过反复演练预案、宣传和教育,切实加强全民的防灾意识和能力。同时,不断健全山洪灾害预警监测系统、雨量监测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保护每一个生命的目标。”这是佛坪县水利人在防汛减灾等方面的共识。
立足山区防汛实际,该县精心部署防汛工作,落实各项防汛措施,建立健全了山洪灾害预警监测系统、雨量监测系统、视频会商系统,搭建了防汛信息化、指挥扁平化的架构系统。坚持汛期每日下午4时气象、应急、水利会商研判机制,建成椒溪河、蒲河、金水河流域暴雨洪水监测预警预报、洪水跟踪、视频监控、指挥调度、抢险减灾管理信息系统,为防汛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把防汛基础建设和防汛救灾有机结合,逐年新修防汛河堤,加固病险水库,充实防汛物资,认真落实“全县统筹、镇自为战、村组自救、预警到户、责任到人”工作机制,签订防汛预案、分解细化职责任务、组织防汛演练,做到险情到来撤离工作不滞后、转移群众不落一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年“6·29”和年“8·3”两次较大洪水,防汛工作经受住了考验。年以来,启动防汛应急响应19次,累计撤离隐患点群众28次,撤离群众户人次,实现了零伤亡的目标,连续三年受到省、市表彰。
“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是保障城乡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合理利用供水资源,缓解供需矛盾,提高供水保证率……”佛坪县水利局负责人说道。
为全面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佛坪县全力推进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和规范化建设,成立了城乡供水管理中心,新建城区水源井,实现了城区供水厂扩建和整体搬迁,从源头上保障人民群众用水安全。坚持“八个全面”,突出水费收缴、水源地保护等重点工作,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部进行了资产评估、“量化赋权”,界定了管理权属,夯实工程管护责任,进一步提高供水管理质效。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源地全部围挡保护,统一配发了缓释消毒壶,定期开展水质检测,落实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责任人,做到一般停水24小时解决到位,较大问题72小时恢复供水,确保工程良性运行。全县农村人口的饮水环境进一步改善,饮水水质%达标,供水保障率保持在95%以上,真正实现让广大群众长久吃上放心水。
据了解,佛坪县设立河长、湖长、河道警长名;先后解决河湖“四乱”问题58个;完成椒溪河、蒲河、金水河三条主要河流新建河堤54公里,整修加固河堤15处6.5公里;新建农防河堤38处15公里;建成椒溪河县城段3#、4#、6#水力自控翻板闸3座;疏浚河道障碍物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8平方公里。其中:综合治理面积51.82平方公里,荒山造生态林.30公顷;生态修复面积81.66平方公里;河道绿化栽植树木20万株;向河道投放鱼苗15万余尾,美化了河道生态,提高了县城品位,为全面建设开放绿色文明幸福新佛坪作出积极贡献。
以水为魂、以绿为脉,与水相伴而生。如今的佛坪,游人如织,美景应接不暇,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大绿野趣、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生机盎然,一幅生态文明画卷在佛坪大地徐徐展开。
(记者华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