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镰仓时代(-年)的小说《平家物语》,在开篇的第一小节里,引用佛教词汇“盛者必衰”,暗示平家无论多么勇猛善战,最后只是“骄奢者不久长,只如春夜一梦;强梁者终败亡,恰似风前尘土”。日本百年企业东芝公司,业务曾涉及核电、家电、尖端医疗设备、通讯等重要社会基础设施,以及军工等等,是将台式电脑缩减为笔记本电脑、并将电脑普及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要企业。尽管东芝在年还算平稳地度过了美国以“违反巴黎统筹委员会(CoCom)的协议向苏联出口高端机床”为由发起的制裁风暴,但如今美国秃鹫般的基金公司已将东芝分成数块,逼东芝将能分离的业务全部卖掉,基本只剩下遭日本民众不待见、从美国花巨额买下的核电业务了。日本在年颁布了与经济安全保障相关的法律,但一开始该法就绕开了对美国企业使用的机会。换言之,在东芝正成为秃鹫嘴里的一块肉的时候,日本国家没有动用法律来保护它。更糟糕的是,不少日本媒体从美国方面拿各种爆料揭批东芝。在舆论的声讨中,东芝已是奄奄一息,仅剩下苟延残喘的力气。核电业务衰败、半导体业务遭割肉、家电业务被舍弃等等,东芝能讲的故事太多了,中国媒体也多有报道。今天这里就聊聊东芝电脑“盛者必衰”的过程,想借东芝的案例总结一下,在日本为何好端端的一项业务,不仅东芝不得不舍弃,其他数码家电企业实际上即使依旧保有电脑业务并能从中赚取一定利润,也不能大张旗鼓地投资电脑、不能重新成为电脑重头企业的原因。东芝笔记本电脑曾经的辉煌东芝早在年代就开发出了笔记本电脑。年笔者去日本留学的时候,在公司里打工、去大学最尖端的研究室,看到有人在使用东芝笔记本电脑“Dynabook”。那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也是东芝最为成功的一款电脑。年,东芝推出世界上第一款膝上型电脑T1100年,东芝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笔记本电脑dynabookJ-SS此前的电脑,比如NEC(日本电气)公司在年开发的TK-80手提电脑等,只是听说,从未看到过实物。据说富士通、夏普也开发了手提电脑,但在上世纪80年代,也都是查文献能找到相关的痕迹,并没有在社会上广泛使用的记录。东芝笔记本电脑能够代替台式机从事文字处理、表计算等一系列办公业务。其中有一点特别值得提几句:原本日本的计算业务基本上属于美国IBM公司的事,但当时的台式机与IBM计算机之间并不具有互换性,让相关业务与主流计算机具有互换性,是东芝最终实现的。有了这样的功能,东芝的电脑在社会上一下子就火了起来。现在回过头来看年的销售情况,日本当时正在使用的台式电脑共有万台,而东芝笔记本电脑当年就卖出了12万台,可见有多受欢迎。不过笔记本电脑的市场主要在欧美。欧美很早就有办公自动化的需求,IBM在大型机上已经做了足够的铺垫,此时笔记本电脑和IBM计算机能进行文件互换的话,无疑提升了办公的自动化,欧美企业也因此欢迎东芝笔记本这样的新型电脑。整个年代,笔者在日本学习工作,看着东芝笔记本电脑的功能逐步从办公自动化向可以用来看电视、处理图像转变,越是新的电脑,就越具有新机能。那时东芝产品的价格不是普通人能简单决定购买的,但学校、企业里的人都在用,像笔者这样的人也开始用东芝电脑写论文,否则考虑到表格处理、图像插入等需求,论文的写作速度肯定很难赶上同学或同事。看了东芝方面的相关报告,年到年间,东芝笔记本电脑一直在世界市场上占比最高。如此高的占比,当然也给东芝公司带来了巨额利益。但到了2年,随着美国、日本IT泡沫的崩溃,东芝的笔记本电脑业务开始出现了亏损。仅2年一年就亏损了亿日元;次年接着亏损,年更是亏损了亿日元。究其原因,主要是笔记本电脑开始进入价格竞争阶段,尤其是在电脑的主要功能开发殆尽以后,企业之间的竞争基本就是价格竞争。竞相降价中,东芝为了维持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必须要降得更狠,这导致了东芝电脑在日本国内外都遭遇了降价狂潮,企业在降价中失去了利润。一言以蔽之,东芝笔记本电脑的辉煌,只持续了十年出头,在年戛然而止。降价带来了生产方式的改变降价导致企业出现亏损,那么,修改生产方式也许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现状。年,东芝将电脑业务分离出来,成立了电脑公司。笔者多次采访过的西田厚聪就是这时开始到电脑公司担任总裁的。他唯一的任务就是重振电脑事业,让电脑也成为东芝的盈利业务。西田深知价格竞争的重要性。年东芝在杭州设立了电脑组装工厂,笔者多次去采访过。但西田认为光靠自家在中国大陆的子公司来组装电脑,成本依旧太高,不如找台湾企业全盘代理组装业务,选用ODM(OriginalDesignManufacturing)生产模式。西田厚聪(资料图/台媒)也就是,不仅让台湾企业代工组装电脑,连电脑的设计、主要零部件的挑选、新电脑的产品策划等全部委托出去,东芝只留下品牌及营销业务。西田选择的ODM生产方式获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年,电脑业务再度成为东芝的摇钱树。但是,业内人士对东芝这个时候的盈利不是很看好。首先,东芝原本的产品性能之后就几乎看不到了;其次,在产品生产规模上,同样采取ODM方式的美国企业,比如惠普、戴尔,再比如台湾企业华硕等,规模都比东芝大,而且和惠普、戴尔比,东芝并不生产台式电脑,今后能扩大的电脑产量,在起跑线上已经不如美国企业。2年到年,东芝除了个别年份有所盈利外,电脑业务总共亏了亿日元。年6月,东芝财务造假大白于天下,其中造假比较多的,正是电脑部门。东芝在笔记本电脑领域的品牌形象,瞬间因财务造假出现了巨大的损毁。东芝的电脑生产路线是不是错了?其实不只东芝不能走出电脑亏损的阴影,日本几乎所有电脑企业都不能在电脑业务上获得利润,富士通、NEC、夏普等诸多生产电脑的企业情况基本一样。这就涉及到另一方面的问题:该如何使用代工?代工分哪些使用方法?除了上面说到的ODM模式外,OEM(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EMS(ElectronicsManufacturingService)也是重要的代工服务方式。OEM只负责代工,在家电、食品、服装、制鞋及汽车方面用得比较多;EMS和ODM差不多,主要是台湾鸿海等企业在做。这里想比较一下东芝与苹果在代工选择上的区别。苹果不具有自己的组装工厂,其产品主要就是委托鸿海代工,但零部件的选择全部需要由苹果公司决定,对于零部件的性能等,苹果自己有极高的要求。比如对于手机显示屏,苹果会要求零部件供应商在玻璃、偏光板、背景光的使用等各个方面符合苹果公司的详细要求。苹果公司虽然不直接从事生产,但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如果遇到了困难,公司会派出专家及时和企业沟通,解决相关问题。苹果的生产方式和东芝比,成本自然要高出许多,这样一来,苹果公司基本上不能出大路货,每款产品都需要拿出相对独到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获取消费者的青睐。而东芝的产品在年以后,由于是全盘委托外部制造、外部选用相关零部件、外部做产品策划,表面上看,东芝的成本控制得更好,且在某些年再度获得了利润,但产品本身已经不具有上世纪90年代给人带来的惊喜与激动,仅仅具备价格比较便宜这一优点。然而,若仅看性价比,东芝笔记本电脑还遭遇戴尔等其他品牌的围剿。由于数量上不去、价格下不来,东芝总部能够做的也只有账务造假了。以东芝可见日本笔记本电脑业务的后期困境:盛极一时的日本电脑产业,随着电脑本身的大众化,想通过规模经济获得大众的支持,但日企本身的高成本、生产方式选择上的特点等等,让产品价格降不下来;走代工路线降低生产成本,但日本又尚未有电脑公司能够像苹果那样通过指定零部件、采购指定零部件来组装产品,因此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性能不同于其他厂家,结果自然也就拿不到苹果公司那样的超级效益;如果能大量占有市场,尚能获得较低的企业效益,但以日本电脑的生产规模,最终未能实现数量上的不断增加。规模方面的竞争一旦失败,企业本身最终不得不退出市场。东芝如此,NEC、富士通等生产电脑的企业大致得到的是同一结果。结语今天的索尼、松下电器依旧在生产笔记本电脑,但知道的人已非常的少。试图查看日本最新的电脑销售数字,最终未能找到索尼、松下电器的相关内容,估计是被一揽子归入到了其他杂牌电脑中去了。最先让台式机成功转型为笔记本电脑的东芝,现在在电脑领域已经完全丧失了往日的辉煌。年10月,东芝将其80.1%的电脑业务股份以3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夏普,夏普将这一部门重新命名为Dynabook;年6月,夏普正式收购东芝剩余的19.9%的股份。换言之,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的东芝,在35年后彻底退出了自己一度称王的领域。盛者必衰,衰败有其衰败的历史背景。日本电脑产业如此,家电行业也大同小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011.html